2010年10月28日 星期四

Microsoft真的害怕OpenOffice.org!!

你有看過一間全世界最賺錢的公司花大錢設計廣告來打一個可能很多人都沒聽過的組織嗎?我想,這部影片用來描述欲蓋彌彰是在恰當不過了。

話說回來,我的碩士論文也是用OpenOffice.org 2.0來寫的,剛開始還叫OpenOffice.org,真的是世界難用;後來的2.0以後就好很多了,沒有遇到什麼大問題。真的要互相來質疑的話,用office2007來開office97來試試看會不會跑掉,然後在用OpenOffice.org3.0來開sxw版面是否正常,然後看看誰能直接的把office文件轉成pdf?

延伸閱讀:
中國網軍新攻擊,惡意程式竄改Word設定偷機密

2010年10月11日 星期一

Linux+MacOSX+Windows Triple Boot on Macbook Pro

keywords:Linux, Mac, XP, 多重開機, MacBook pro

我在2009年買了一台15吋的MacBook pro,一直到最近才開始比較有時間去玩他。MacOSX本身當然沒有什麼大問題,但是想到要在MacBook pro上面裝linux跟WinXP就感到很刺激,可以預期的是,因為是intel的cpu,所以os本身應該沒有大問題;但是週邊設備(例如解析度、亮度、觸控版、音效、視訊、有線/無線網路, etc.)就真的很難保證。本文僅作為一篇經驗分享文,沒有太多的技術在內,僅作為筆記分享給需要的看官。

EFI與BIOS

BIOS(Basic Input/Output System)幾乎是普羅大眾學習電腦都會碰到的東西,有著跟pc一樣古老的歷史。簡而言之,他掌控了開機時的自我檢測,包含電壓、記憶體、cpu、硬碟等週邊設備。雖然所有配備都日新月異的在進步,但是bios卻是依然停留在16位元的環境。由於bios自我檢測之後會自動尋找第一個開機的裝置,如果是硬碟,則會尋找他的MBR(master boot record)。而MBR又有非常多的限制,只能有四個主要分割區,如果要安裝多個系統則需要小心維護MBR。這麼多年下來,bios的缺點依然沒有被改進。目前支援GUID的作業系統可以參考wikipedia的資料
EFI(Extensible Firmware Interface)不但完全擁有BIOS的功能,而且他其實就是一個小型的os,扮演作業系統與韌體之間溝通的角色。能載入硬體的驅動程式,所以在EFI裡可以使用滑鼠、鍵盤。EFI使用的是GUID的分割表方式(或類型),有別於BIOS使用的是ms-dos的分割表模式,使得硬碟能有128個主要分割區,開機管理程式也不再放在MBR(當然,EFI也可以支援MBR),而是會放在GPT(GUID partition table),開機時由EFI去控制要開進哪一個含有作業系統flag的分割區。比起傳統的MBR,要安裝多個os,GPT確實方便且強大多了,只是他會佔用第一個主要分割區,而且不會自動隱藏。

行前準備

  1. MaxOSX Snow Leopard安裝光碟
  2. Windows XP安裝光碟
  3. MintLinux 9安裝光碟
  4. 決定讓三個os都能讀取的檔案系統:hfsplus
  5. 完全不使用bootcamp
  6. 決定安裝順序:MacOSX->Windows->Linux

MacOSX的安裝與硬碟配置

我是從頭重新安裝MacOSX的,為此我還買了一個1T的硬碟來取代裡面原本的250G小硬碟--對於重度使用virtual machine的我,使用固定大小的映像檔需要很大的空間。由於1T的硬碟比較厚,所以MacBook/MacBook Pro系列的才能裝,Air可就裝不下了!

如果你有安裝Leopard(10.5)的經驗--兩片DVD,總共安裝時間大約要兩個小時,非常辛苦;Snow Leopard(10.6)是大幅修改kernel(雖然Apple說是重新撰寫kernel),使得10.6有較好的效能、功能以及較短的安裝時間(約30分鐘左右)。

10.6是我額外去買的,NT 1090,比起windows,我覺得便宜又值得。
安裝MacOSX時,請先到磁碟工具裡,把該硬碟分割成四個分割區(事實上MacOSX會分成五個分割區,第一個就是GPT所佔的分割區啦,約200MB左右)。我對於這顆硬碟的劃分是:120G的hfs+(journalled)給MacOSX,40G的ext4給LinuxMint,100G的fat-32給windows,剩下所有的空間都切成hfs+(journalled),到時候可以在linux裡讀寫hfs+分割區。分割時,給定一個辨識度高的標籤非常重要。

(上圖是我安裝完MacOSX之後在額外安裝NTFS-3g才會有的結果,關於ntfs-3g,請詳閱後面內容。而MacOSX預設並不支援linux的檔案系統,因此就暫時格式化成fat-32或是hfs+都無所謂。)
不選擇其他檔案系統當成共用的分割區,有如下的原因:

  1. Windows僅拿來打電動用,並不拿來上網或是工作,甚至是聽音樂看影片也不會,因此可以讀取hfs+就可以。
  2. 在Linux跟MacOS下讀寫NTFS都必須透過fuse/macfuse,速度很慢;Linux目前對於hfs+讀寫支援得相當不錯,速度也很不賴(寫入稍慢,刪除非常快!!)
  3. hfs+是MacOSX預設的檔案系統格式。vfat非常容易造成磁區破碎分佈的情形,而且單一檔案大小又有4G的限制。
(當然如果你有其他的需求,自然要依據您的需求作調整。)
劃分安裝MacOSX的分割類型時,請選擇GUID,否則會無法順利安裝MacOS;另外我會建議安裝MacOSX的分割區最好是MacOS類型+日誌式+區分大小寫,這樣屆時在linux底下才會有比較高的相同感--畢竟linux下的檔案系統都是區分大小寫的。

在劃分時,我遇到無法重新格式化或是切分割區時,我不熟MacOSX底下的指令,我只好塞入linux的live CD去把所有分割區刪掉,再重新開進mac安裝光碟以進行安裝。由於linux的fdisk指令不支援GPT,你必須使用parted/gparted來製作一個可以安裝Mac的分割表。

由於需要跟linux共用資料,因此如果每個檔案都有不同的uid/gid是很麻煩的事情。你可以選擇讓Linux配合BSD的傳統配置(uid/gid=501/20),也可以讓Mac配合linux--我選擇後者。在Debian系列的linux裡,第一個使用者的uid/gid都會是1000,安裝完MacOSX之後,我們就把Mac裡的uid/gid改成1000吧!

sudo su -
dscl . -change /Users/maxsolar UniqueID 501 1000
dscl . -change /Users/maxsolar PrimaryGroupID 20 1000
chown -R 1000:1000 /Users/maxsolar
如果沒有錯誤訊息,表示變更已經完成。請不要作任何動作,直接重開機。
再次進入Mac--這個時候我的gid=1000並沒有相對應的群組名稱,但根本無關痛癢--unix世界是認uid/gid,而非名稱。由於我有使用終端機的需求,因此有兩行需要加入~/.profile:
export PS1="\[\033[01;32m\]\u@\h\[\033[01;34m\] \w \$\[\033[00m\] "
alias ls='ls -FG'
如果一切ok的話,請按左上角的蘋果,點選軟體更新,讓系統保持在安裝好patch的狀態。

ntfs-3g for Mac的安裝

NTFS檔案系統在linux下穩定的讀寫已經行之有年,透過fuse的技術,我們一樣可以在user space使用NTFS。mac上使用ntfs也是透過fuse,但是卻是跟linux世界不同的fuse;為了有所區別,Tuxera公司把它稱為MacFuse,總之是相同的原理,讓Mac可以認識ntfs並且在上面進行讀寫。速度不能跟原生的hfsplus相提並論就是了。

Windows的安裝

務必確定windows的分割區是最後一個(或是第四個)分割區。由於Windows只認得MBR,在MBR與GPT混雜(hybrid)的情況下,WindowsXP必須要在最後一個(但不能超過第四個)分割區才能成功安裝,否則會出現:

"下列檔案遺漏或損毀,無法啟動Windows:
system32\hal.dll
請重新安裝一份上列檔案的拷貝"
事實上你的windows裡是有這個檔案的,boot.ini的設定也完全沒錯,但如果不是把windows放在最後一個(最多不超過四)磁區,這個問題就會一直存在。
假設你的分割區已經配置完成,塞入xp光碟並重開機之後,按住c不放以進入光碟開機,並依照你的規劃選定windows要安裝的分割區。

(利用Mac的diskutil工具都會有128MB的間距,或許有他的意義吧!?只要注意GPT會佔去第一個分割區,我說的第四個是包含GPT分割區。)
安裝完成後,請update以安裝所有修補程式,並且塞入Snow Leopard光碟,裡面包含支援Macbook Pro的所有驅動程式。

安裝好bootcamp驅動程式之後,會發現可以看到MacOSX的hfsplus分割區了!但是第五個分割區卻讀不到,這就是windows XP只認得MBR的證據--只認得4個主要分割區,而GUID則全為主要分割區,所以我所標示的DATA分割區在windows裡是看不到的。不過即使裝了驅動程式,hfsplus檔案系統對windows來說還仍然是read only,需要安裝像MacDrive這類商用軟體才能在windows讀寫hfs檔案系統。

linux的安裝

筆者安裝的是LinuxMint 9,我想其他套linux也是大同小異,只需要額外安裝一些套件即可,只要注意鍵盤格式要選擇USA-Macintosh,以及開機管理程式安裝在自己的root分割區(本例而言是sda3)

LinuxMint是基於ubuntu的封裝版,因此就跟ubuntu一樣,安裝後會自動顯示偵測到廠商私有的驅動程式。我的這台MacBookPro是nvidia Geforce 9400M;當系統剛安裝好時,xorg是載入nouveau(opensource的nvidia晶片驅動程式)可以使用F1/F2調節亮度,但是安裝完nvidia私有驅動程式之後,螢幕亮度會到達100%,而且沒有任何控制鍵可以調低亮度。
為此,我們必須手動使亮度降低才能繼續工作:

smartdimmer -s 20
smartdimmer是nvidia控制亮度的一個小程式。當xorg載入的是nvidia的模組時,原本在gnome裡面所有控制亮度的小工具都失效了,也因此只好手動調整亮度。-s表示設定(set),20表示20%的意思。事實上我們還需要一些步驟來修改Macbook,務必執行上一步驟使亮度降低,否則眼睛一定受不了。

增加Mactel-PPA套件庫:

add-apt-repository ppa:mactel-support
aptitude會自動增加套件庫並且下載公開金鑰,一切都是自動化。當然,請務必更新套件庫:
aptitude update
我們來安裝一些必要的套件:
aptitude install applesmc-dkms bcm5974-dkms gnome-power-manager isight-firmware-tools macfanctld mbp-nvidia-bl-dkms nvidia-bl-dkms pommed xfree86-driver-synaptics xserver-xorg-input-synaptics xserver-xorg-video-intel pommed gnome-alsamixer
以上的套件除了安裝for macbook週邊的firmware之外,還需要pommed daemon幫助我們調整預設亮度。請修改/etc/pommed.conf
#
# Configuration file for pommed
#

# General configuration
general {
# fnmode: functions keys first (no need to use fn) or last
# Value is either 1 or 2, effect is hardware-dependent
fnmode = 2
}

# sysfs backlight control
# nVidia machines, will fall back to nv8600gmt if not supported by the kernel
lcd_sysfs {
# The sysfs backlight control is a generic interface provided
# by the Linux kernel for backlight control on most graphic cards.
# The brightness range can differ depending on the hardware.

# initial backlight level [12] (0 - 15, -1 to disable)
init = 10
# step value (1 - 2)
step = 2
# backlight level when on battery [6] (1 - 15, 0 to disable)
on_batt = 8
}

# ATI X1600 backlight control (MacBook Pro v1 & v2)
lcd_x1600 {
# initial backlight level [200] (0 - 255, -1 to disable)
init = -1
# step value (1 - 127)
step = 10
# backlight level when on battery [80] (1 - 255, 0 to disable)
on_batt = 80
}

# Intel 945GM, 965GM backlight control (MacBook v1-v4, MacBook Air v1)
lcd_gma950 {
# initial backlight level [0x6f] (0x1f - 0x94 usually, -1 to disable)
init = -1
# step value (0x01 - 0x20)
step = 0x0f
# backlight level when on battery [0x40] (0x1f - 0x94 usually, 0 to disable)
on_batt = 0x40
}

# nVidia GeForce 8600M GT/9400M/9600M GT backlight control
# (MacBook Pro v3-v5, MacBook v5, MacBook v2)
lcd_nv8600mgt {
# initial backlight level [12] (0 - 15, -1 to disable)
init = 10
# step value (1 - 2)
step = 2
# backlight level when on battery [6] (1 - 15, 0 to disable)
on_batt = 6
}

# Audio support
audio {
# Use amixer or alsamixer/alsamixergui to determine the sound card
# and the mixer elements to use here.

# sound card to use
card = "default"
# initial volume [80] (0 - 100%, -1 to disable)
init = -1
# step value (1 - 50%)
step = 10
# beep on volume change
beep = yes
# mixer element for volume adjustment
volume = "PCM"
# mixer element for muting the speakers
speakers = "Front"
# mixer element for muting the headphones
headphones = "Headphone"
}

# Keyboard backlight control
kbd {
# default value for automatic backlight (0 - 255)
default = 100
# step value (1 - 127)
step = 10
# ambient light thresholds for automatic backlight (0 - 255)
on_threshold = 20
off_threshold = 40
# enable/disable automatic backlight
auto = yes
# idle timer - switches off keyboard backlight automatically (timeout in seconds, -1 to disable)
idle_timer = 60
# idle tickms - timer tick rate in milliseconds
idle_tickms = 2000
}

# CD/DVD drive ejection
eject {
# enable/disable eject key
enabled = yes
# CD/DVD device
device = "/dev/dvd"
}

# Beeper
beep {
# enable/disable beeper
enabled = no
# WAV file to use (from pommed: goutte.wav or click.wav in /usr/share/pommed)
beepfile = "/usr/share/pommed/goutte.wav"
}

# Apple Remote - deprecated
# Note: the appleir driver is required for this to work; this driver has been
# obsoleted with Linux 2.6.22, so unless you are running a kernel < 2.6.22 or
# use the appleir driver on a newer kernel, this won't work.
# You should use LIRC instead.
appleir {
# enable/disable the appleir support
enabled = no
}
紅字的區域是我們要注意的地方--啟用fn鍵來控制最上面的快捷鍵,以及啟動時的預設亮度。設定完之後讓pommed重新啟動吧!
invoke-rc.d pommed restart
這個時候,你應該需要使用fn鍵來調整亮度了。

利用gnome-alsamixer關閉靜音狀態:
這個時候,我們的linux還是啞巴狀態,原因是預設輸出(front speaker)是mute狀態,文字介面的alsamixer並沒有辦法變更mute狀態,我們必須呼叫gnome-alsamixer才能關閉靜音:

確認mute沒有打勾,這樣linux就會有聲音了。當初為了找沒有發聲的原因,幾乎要翻遍了所有設定檔...

使linux可讀寫hfs檔案系統:
由於我們需要讀寫hfsplus,所以我安裝了以下的套件:

sudo aptitude install hfsplus hfsprogs hfsutils
安裝好之後,我們已經可以建立並掛載hfsplus檔案系統了。在linux下我們看看分割區長什麼樣子吧:
WARNING: GPT (GUID Partition Table) detected on '/dev/sda'! The util fdisk doesn't support GPT. Use GNU Parted.

Disk /dev/sda: 1000.2 GB, 1000204886016 bytes
255 heads, 63 sectors/track, 121601 cylinders
Units = cylinders of 16065 * 512 = 8225280 bytes
Sector size (logical/physical): 512 bytes / 4096 bytes
I/O size (minimum/optimal): 4096 bytes / 4096 bytes
Disk identifier: 0x00000000

   Device Boot      Start         End      Blocks   Id  System
/dev/sda1               1          26      204819+  ee  GPT
Partition 1 does not start on physical sector boundary.
/dev/sda2   *          26       15691   125829120   af  HFS / HFS+
/dev/sda3           15707       20929    41943040   ef  EFI (FAT-12/16/32)
/dev/sda4           20945      121585   808392368   af  HFS / HFS+
我們在安裝時所切的三個分割區其實是sda{2,3,4},sda1則是GPT的所在。我不清楚MacOS為什麼要在每個分割區之間都隔了一個128MB大小的空間,好在我們只浪費三個128MB...
我希望在家目錄下新增兩個資料夾來放sad2與sda4,先改個/etc/fstab先:
LABEL=MacOSX   /home/maxsolar/MacOSX   hfsplus   defaults,user,users,force   0   0
LABEL=DATA   /home/maxsolar/DATA   hfsplus   defaults,user,users,force   0   0
由於linux並未正式支援hfs+的寫入,需注意參數必須加上force才能掛載為可讀寫模式。

Linux與MacOSX共用目錄架構:
在家目錄建立DATA與MacOSX兩個資料夾之後,可以用一般使用者身份掛載:

mkdir ~/{MacOSX,DATA}
mount ~/DATA
chown maxsolar:maxsolar ~/DATA
mount ~/MacOSX
chown maxsolar:maxsolar ~/MacOSX
chown能成功的關鍵在於你必須有在fstab加入force參數,否則永遠都會是read-only的檔案系統,即使你已經在Mac把你的uid/gid改掉了,也是枉然。

接著,我們希望家目錄下的一些目錄可以共享:

cd $HOME
rm -r Desktop && ln -s MacOSX/Users/maxsolar/Desktop .
rm -r Downloads && ln -s MacOSX/Users/maxsolar/Downloads .
rm -r Documents && ln -s MacOSX/Users/maxsolar/Documents .
rm -r Music && ln -s MacOSX/Users/maxsolar/Music .
rm -r Pictures && ln -s MacOSX/Users/maxsolar/Pictures .
rm -r Public && ln -s MacOSX/Users/maxsolar/Sites Public
ln -s MacOSX/Users/maxsolar/Movies .

啟用多點觸控:兩指翻頁而非側邊翻頁
到Preferences-->Mouse,到touchpad分頁啟動他!
到目前為止,兩套os檔案可以互通,無線網路、ethernet、視訊都可以使用了,要進入linux只需要按住option鍵,就可以選擇開機磁區;看起來十分美好不是嗎?

rEFIt的迷思

rEFIt是Mac機器上把EFI給視覺化的工具,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圖形介面的開機選單程式。我曾經下載了rEFIt來安裝,也成功的出現了三個作業系統的畫面,非常開心!

但是在後續開機進入MacOSX的時候,就無法成功開進MacOSX。在linux底下我用fsck檢查hfs+,發現有幾個block位置不正確,被修正之後才能順利開機;但是下次要進入MacOSX又是同樣的情形。所幸利用cmd+s進入單人模式,出現提示指令進行檔案系統的檢查,又發現有block位置異常,修復之後又可以開機了。我不知道這是什麼原因,但是在我移除rEFIt並且塞入Snow Leopard光碟修復MacOSX分割區之後,就在也沒有這種情形發生了;我不知道各位會不會有這種情形,但是我在也不會再去使用rEFIt了。進入MacOSX是預設值,要進入Linux/Windows只需要按住option鍵,會看到有另一個標示著『Windows』的硬碟,選擇他之後就會看見可愛的grub2選單了。

雖然硬碟裡有三個os,但是EFI的選單還是只會有兩個,且第二個一定是Windows(真鳥)。

一些未解的問題:

  • 鍵盤背光燈:
  • 鍵盤背光無法控制--你可以讓他暫時暗下來,但隨後又恢復亮度;只要鍵盤閒置他就會自動關閉,鍵盤一有動作,無論任何情況都會有50%的亮度顯現。
  • 在linux下的觸控版:
  • 在linux底下用觸控版移動視窗不能用兩點觸控,但可以使用雙擊+移動,也可以使用單點不放+移動。雖然不太方便,但習慣就好。
    無法支援MacOSX下的三指/四指觸控的功能,這點很可惜,即使在Windows底下也是如此。
  • 沒有print screen鍵、number以及insert鍵:
  • 沒有number跟insert鍵只是小問題,在windows打電動時需要trianer時,熱鍵不能用阿@__@|||,但是linux底下沒有printscreen鍵,每次都要點"Take Screenshots",很辛苦。
  • iSight會自動隨亮度變化,調整螢幕亮度:
  • 這應該算是好事,只是每次光線變化調整亮度都是調到100%,眼睛差點瞎掉,只好趕快用smartdimmer調低亮度,有點惱人。
  • 在linux環境下,耗電較兇:
  • 我自己的感覺是相同工作下,比MacOSX環境少了2小時左右。MacOSX在正常使用下幾乎可以到8小時的使用時間,linux大約只能撐6小時。
  • grub無法成功啟動MacOSX,無論是32或64bits
  • 如果我把linux的開機管理程式安裝在MBR,事實上是裝在GPT最前面128Kb的"Protective MBR"。然而這會導致Macbook一開機就進入了grub,而grub的預設值卻無法成功啟動MacOSX,我也不知道原因為何。但如果我安裝在sda3,那麼預設還是進入MacOS,如果要選擇進到XP或是Linux,就按個option鍵來切換。
    option鍵所能夠顯示的開機選單最多就三個:MacOS,非MacOS以及光碟機(或是firewire/USB),如果實體硬碟上有多個os,也只會顯示兩個而已,我覺得蠻不親切的,而且另一個系統的標籤預設是"Windows",我覺得蠻不好的,但找不到地方改。

參考文章:

2010年10月10日 星期日

在Linux上看數位電視

昨天被大通騙了之後,我決定今天再去店家換圓剛的電視棒。圓剛在網路上的評價一直都是很不錯的,這回我先做足了功課,想知道圓通科技有哪些電視棒是可以在linux下使用的,我在

這兩篇文章都提到了圓剛有支援linux的幾項產品,很令人振奮。於是我上圓剛的官方網站,確實有三款有支援linux:

我是在台中NOVA二樓的瑞爾鼎買大通HD-335的,我告知其中一個店員我要換貨,理由是大通的電視棒根本不支援linux,剛開始那店員還有點悻悻然的說,沒遇過linux的使者(沒辦法,台中linux方面的人才非常少);我告訴他,我就是因為他用斗大的面積標示他支援linux我才買的,如果不支援,沒有提供編譯driver的工具就不能說支援!
另一個比較資深的員工知道我要買圓剛的產品,剛好他店裡就剩下Volar這款,所以補了差額之後,我就把這隻電視棒帶回家測試,我還告訴那店員要跟公司反應,大通會騙人,linux客戶被騙一定會來反應的。

一間負責任的公司,就算不能提供驅動程式,起碼應該像nvidia一樣提供一個工具,讓使用者可以自動根據核心來編譯模組;圓剛清楚的提供了32/64位元的工具,也清楚的標註適用於OpenSuSE/mandriva/Fedora/Ubuntu。看到這裡我就放心許多,而且我相信大通可能沒有一個員工懂linux。

這個小工具其實是一個script,能自動偵測作業系統的Distribution,以root權限去執行他之後,他能夠呼叫該套linux的套件管理工具,自動安裝相依套件。

至此,電視棒的指示燈終於亮了起來,這個核心已經可以認得這個裝置了。但跟在windows不同的是,圓剛並沒有提供介面讓linux底下可以看電視,但是這完全沒有問題--Linux的世界多得是這類的軟體:

  • MythTV
  • 一個類似windows media center的東西,在ubuntu世界裡更有Mythubuntu,Fedora世界的MythDora以及Knoppix世界的LinHES。
  • FreeVo
  • FreeVo是一套開放原始碼的HTPC media center軟體,大部分的linux都有提供套件。
  • Me-TV
  • Me-TV是一套以gtk寫成的輕巧的電視軟體,支援DVB協定,筆者就是用這套來當作我的電視軟體。關於更多Me-TV的使用教學,可以參考用ubuntu看電視(三)--數位電視軟體Me-Tv之使用這篇好文。

很可惜我的位置收不到訊號,所以就沒有繼續嘗試;希望把這隻電視棒帶去澳洲,閒暇時可以聽聽那邊的新聞或節目...

圓剛也有三款電視棒支援MacOSX,很可惜的並沒有同時支援Linux。

電視棒別買大通(PX)!說linux適用是騙人的!

如果你正在選擇一項for linux的電視棒,很可能在訪間店家看到一個很醒目的標題:全球領先:99.5%系統支援度,Windows XP, vista, Linux

大通說支援linux是騙人的。

事實的真相是,無論你用哪一種型號,都無法支援目前現有的Linux。

首先,dmesg所顯示出來的型號是

[ 2607.447722] input: Afa Technologies Inc. AF9035A USB Device as /devices/pci0000:00/0000:00:06.1/usb2/2-2/2-2:1.1/input/input16
原來,晶片不是大通自己的,連驅動程式也是別家廠商的,這種商品的品質就令人大大地扣分,也意味這這是一間能力劣於其他廠商的公司。其次,你在afa的網頁上也完全無法找到關於linux驅動程式的任何訊息。第三,我所購買的HD-335雙頻數位棒所附的驅動程式光碟,裡面的LinuxDriver竟然還需要使用者自行編譯才能使用,這樣大通竟然敢光冕堂皇稱『支援Linux』? 第四,我是個看得懂Makefile的人。由於不同核心的標頭檔都有差異,而光碟片裡面的原始碼只能支援2.6.16~27;但問題是,現在所有的linux核心都不會只是這麼單純的版本號,況且現在主流都是2.6.32(所以大通認為新的linux使用者都該活該?!),我使用pae的核心更是完全不支援,google到AF9035的部份都是非常老舊且原始碼也已經失去連結,完全無法有任何參考幫助。

我太晚看到這篇文章,這位仁兄跟我一樣都是被大通騙的。如果你要選一款適合linux的電視棒,請千萬不要選擇騙人的大通,他的任何一款都無法讓你順利支援linux。

再拜託大家一次,不要在被這間公司欺騙。你不可能不修改Makefile而能編譯成功,使用者不會有時間去修改原始碼,除非你的核心版本就剛好吻合他的Makefile裡的範圍,否則你不可能成功編譯。

為了賣產品而無所不用其極的欺騙,是非常惡劣的一間公司。